德化茶具何以“甲天下”匯天下茶器年產值60億元

      小陶陶 2018-12-17   瓷都德化2193
      1180
      0

      12月13日,“中國白錦鯉”超級獎在德化縣電子商務園開獎,獲獎者獲得“中國白”瓷塑作品《許氏三十三觀音》一套和1000套“中國白”茶器大禮包。“中國白錦鯉”作為第一屆中國(德化)茶具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從12月1日啟動以來,外界反響強烈,群眾參與度極高,10天時間整場活動共收獲100多萬閱讀量、10000多點贊、800多條留言,共有78934人報名參與活動,其中縣外參與人數達5萬人。

      中國茶具城一期全景。(黃谷瑩 攝)


      近年來,德化著力陶瓷產業提升行動,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打造“海絲”路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世界瓷都。第一屆中國(德化)茶具文化產業博覽會正是德化與全國各陶瓷產區共建瓷茶平臺、實現互利共贏,讓中國好茶具更廣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的新載體與連心橋。

      至2022年實現陶瓷產值500億元,這是德化今年提出的未來5年陶瓷產業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德化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中,力促升級的茶具產業成為德化陶瓷產業的新增長極。對此,德化縣依托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和悠久的陶瓷制作歷史等產業發展基礎,通過市場細分,進行差異化發展,著重在專業、品質、特色上發力,推動“茶具工藝日用化、日用茶具工藝化”,推動陶瓷茶具產業發展。記者獲悉,2018年陶瓷產值預計可達328億元,其中陶瓷茶具產值60億元,榮獲中國茶具之鄉、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鎮“瓷都茶具小鎮”稱號。

      好瓷土 造好茶器

      德化瓷的“白”千年流傳,德化窯白瓷由于胎釉中含鐵量低、含鉀量高,燒成后外觀甜凈溫潤、白如凝脂,有“非玉勝似玉”的質感。

      12月12日,記者來到德化縣毅術陶瓷有限公司,在展廳內,幾款造型各異的羊脂白茶具陳列一室,握在手上,潤滑如脂玉,這種“潤”帶著一種油脂感,又有一種絲綢般的光滑。“能有這樣的好質感關鍵在于好的瓷土和配方。”公司總經理陳金通坦言。德化水質優良,是弱堿性水,在制作瓷土的過程中,對瓷土的成分不會造成太大改變,這為瓷土制作提供了優良條件。

      多年來,陳金通花費心思研究傳統瓷土配方,致力還原“中國白”。為了調配出最佳效果,他四處拜訪深諳配方工藝的老工藝人,討教取經,不斷試驗。用少許原土高溫去燒制,以了解不同產地原礦土的特性,然后再加入不同比例的鉀長石等,研究了將近兩年時間,才成功研制出“似玉非玉”的羊脂白瓷土。配方研制成功后,陳金通就用這種瓷土燒制了一爐茶具,這些茶具讓一位來自深圳的玉石珠寶專家,誤認為是用玉石打磨而成的。不僅如此,用這種瓷土燒制出來的茶具有很強的自凈功能,具有不吸茶色、不粘垢的優點。為了驗證這一效果,陳金通曾拿燒廢的瓷杯做過這樣的試驗:將瓷杯放到廢棄的機油當中浸泡一星期后,取出來直接用清水一沖就干凈,用來泡茶,無絲毫異味。

      金鳳祥陶瓷有限公司的玉白瓷茶具潤如玉

      金鳳祥陶瓷有限公司的手繪茶具別具一格

      同樣潛心瓷土配方的還有金鳳祥工藝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曾素妹。1972年出生的曾素妹,早年在國營照相館當學徒,為各種陶瓷作品拍照,慢慢地喜歡上陶瓷。17歲時她進入陶瓷廠學瓷,在陶瓷廠學瓷的三年時間里,曾素妹不急于尋找師傅拜師學藝,而是先將陶瓷工藝的各個流程都熟悉掌握下來。通過三年筆耕不輟的日夜習作,她擁有了扎實的陶瓷制作基礎。之后,她才開始考慮技藝鉆研。從瓷花、彩繪、配顏料再到模型設計,不管學什么,都上手得很快,而且都能精通。曾素妹解釋說,這是因為自己太執著,想要學一樣東西就一定要學會、學好。

      當問及為何轉型研發瓷土?曾素妹告訴記者,自己從事二十多年的陶瓷創作,一直對品質要求極高,而要有好的作品,就必須有好的材料。“德化優質原礦瓷土隨便一塊泥就能做出好的玉脂瓷,這是全國其他地區的瓷土無法比擬的效果。”曾素妹說,但是這種原礦瓷土卻是千金難求。她就萌發了用其他地區的高嶺土,通過配方,還原德化玉瓷的想法。因此,她從2011年開始,從大興安嶺、貴州、河南等地收購高嶺礦土,并投入到瓷土配方的研究當中,這一試就是三年。經過不斷研究、實驗,曾素妹成功還原了德化玉瓷。眾所周知,好的瓷土有個弊端,那就是難于與釉水結合。但是曾素妹以高嶺原礦土作為配方原料,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缺陷。她創作的《祥云觀音》就是很好的說明。2014年,她的瓷土生產線正式運作,生產的瓷土不僅在縣內暢銷,也吸引了景德鎮等地的客商慕名前來采購。在記者采訪中,剛好遇到慕名前來采購瓷土的鄭清江。鄭清江是位茶具生產批發商,此次進購玉瓷土準備用于精品茶具定制。

      好器型 襯出茶香

      茶器,歸根結底是為了襯托一口好茶。茶具作為傳統日用品,其設計不僅要實用,還要兼具美觀。在德化,許多茶具創作者深諳此道,他們都遵循著“讓每一個產品都有實用價值”這一法則,他們在產品設計方面極為講究,茗瓷點就是其中一家。

      茗瓷點的簡約設計

      茗瓷點設計的茶具極簡又實用

      走進茗瓷點產品展廳,一下子就讓展廳內各式各樣的茶具所吸引。推崇“讓喝茶變得更簡單”的茗瓷點,“極簡設計”這一理念貫穿所有的產品設計。茗瓷點品牌主理人陳東峰告訴記者,整個展廳分為藝術衍生品、設計師產品、自主原創設計和商務定制四個功能模塊,對應的功能區擺放著不同的設計產品。在展廳的其中一面墻壁上寫著“既深諳國際化圓形的持久生命力,又通曉中國文化五千年的深厚底蘊”,這句話很好地應用到他創作的《小雅》上,壺蓋頂部水滴造型,體現茗瓷與水的一脈相承,再配以四個梅花造型的杯子,將杯子對扣,可成“茗瓷點”標志的造型。該作品入圍參與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三屆東方茶席大賽”,并獲得茶具設計獎。

      而在自主原創設計區,擺放的一套白瓷茶具,蓋碗采用雙層設計,在蓋子處設置三個出水小孔,在泡茶時不需要講究怎么調整蓋子的開口角度,只要把出水口對準就可以泡茶。該設計初衷,王東峰認為,因為現在許多年輕人不會喝茶或者對泡茶不專業,我們就通過茶具設計引導他們,傳統蓋碗講究天地人和,而這款蓋碗沒有底托、容易出水還不燙手,非常適合年輕人使用。“要讓產品回歸生活形態,讓創意贊美生活,是我的創意來源。”陳東峰說。可以說,他設計的所有產品,既可簡便使用,也可講究儀式感。

      龍蛋快客杯使用方便。 (盧嘉楠 攝)

      讓設計回歸生活這一想法與空空茶道的設計師王國棟不謀而合。王國棟認為茶具的設計要服務于人、服務于茶,其他的都不是必要的。他最新設計的便攜式套裝組合茶具龍蛋快客杯,以其新穎、實用的造型組合,廣受好評。“龍蛋”的壺身設計有雙層隔熱的功能,省去了傳統的手把的突出部分。收掉多余的曲線,使得整個造型渾然一體,就像個光滑的蛋一樣,頂部的龍頭起著防燙的作用。“龍蛋”內蔵著三個品杯,品杯的曲線和壺體的內壁貼合,整體采用了“不倒翁”的設計,杯身推晃也不會翻倒。

      “所有產品設計都應注重生活美學。”陳東峰等人在產品設計上都盡量做到這一點,他們認為,設計最好的狀態是要理解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理解他們對環境的感知,并將這種感知和對應的設計結合到一起。

      工藝優 薈萃名器

      在城東新君誠陶瓷展廳,異彩紛呈的各式茶器顛覆了我們的想象。有沉穩內斂的茶葉末茶杯,有絢麗靈動的櫻花釉茶壺,有古樸典雅的紫砂茶葉罐……最令我們意外的,展廳里有許多成套精美的鈞瓷茶具,有濃艷如火的紅鈞,有夢幻爛漫的紫鈞……

      新君誠陶瓷的鈞瓷茶具濃艷如火

      新君誠陶瓷的鄭輝鏡在介紹鈞瓷杯子

      新君誠陶瓷剛起步時以生產白瓷為主,近年來將精力轉向對國內各大“名窯”復古創新,研發生產眾多“名窯”茶器。說到當時的轉型之路,新君誠陶瓷的黃麗君說:“德化白瓷已經做得很極致了,行業競爭很大,受日本、臺灣等一些地方的陶瓷企業啟發,走上這條路,看重的就是傳統名窯的品牌效應和獨特審美,我們每年釉水研發和樣品開發的費用高達幾十萬元。付出就會有回報,復古之路累并快樂著。”

      這是德化陶瓷人孜孜不倦地傳承創新、研發新品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外地來的客人都會發現一個現象:除了傳統白瓷,德化陶瓷可謂“名窯”薈萃,在陶瓷商店或廠家展廳能發現全國各大傳統名窯產品的身影。

      蘇記茶陶的建盞茶器被賦予現代家居生活美學

      建盞是宋代著名的茶器,曾作為“御供”,供達官貴人斗茶,以建陽一帶出產的最為知名。蘇記茶陶,是德化近年興起的生產建盞的知名陶瓷作坊。建盞在德化并沒有產地優勢,那么如何在行業競爭生存?

      蘇記茶陶的蘇隆誼介紹,他們較早就介入建盞生產研發,這幾年來,堅持在創新中求生存,設計上以現代精致家居為出發點。以器型為例,蘇記茶陶并不局限于傳統的斗笠盞和束口盞,推出了茶壺、蓋碗、分茶勺等系列茶器,尺寸、釉色、胎質等也有自己的特色。“德化陶瓷從成型、上釉、燒制等各個環節技藝成熟,因此各種環節的改變和技藝的突破可以輕車熟路,類似的做法在很多原產地就沒那么容易,有時他們還會反過來向我們借鑒。”蘇隆誼補充道。

      大宋名窯林心如在修坯,為汝瓷燒制作準備。(王雙季 攝)

      生產汝瓷的大宋名窯坊,其品種繁多,品質精美,得到業界高度認可。公司負責人林心如介紹道,他經常帶上自己研發出來的新品到原產地與大師和商家分享。2015年,河南鄭州召開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大宋名窯坊用德化高白瓷土與汝窯的釉水制作的玉青汝瓷龍頭杯,在與原產地廠家競爭中,被確定選用為該會議專用杯。

      德化千年生生不熄的窯火,使得陶瓷產業鏈成熟完整,制瓷工藝臻以至善。以瓷為生的德化人用兼收并蓄的情懷,永不止步地傳承創新,使得德化陶瓷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據業界人士介紹,近年來,德化已具備生產“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等陶瓷產品的技術能力。

      另外,德化陶瓷,特別是茶具產業的成熟壯大,由此衍生的茶葉罐、茶盤、茶寵、桌布等茶配套產業,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益興陶瓷是德化一家專門生產茶葉罐的廠家。展廳里,五顏六色、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的茶葉罐琳瑯滿目。纏枝蓮圖案清新雅致,中間鑲嵌著一方艷麗的花旦嫵媚圖案,這是益興陶瓷的一個圓型茶葉罐的花面。陳候流介紹:這款茶葉罐,吸收了青花和京劇等傳統文化的元素,色彩反差恰到好處,廣受中老年買家喜歡;茶葉罐的合金蓋密封性很好,充分考慮了茶葉的溫濕適宜度。“合金蓋有專門的供貨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就是德化陶瓷現狀。”陳候流補充道。

      展廳里,一款以“歲歲平安”為名的小茶倉,以蘋果為原型系列小罐子,有青色、紅色、粉紅色等顏色,頗叫人喜歡。陳候流說:“不當茶葉罐,當居家擺設也是不錯的選擇。設計靈感來源今年走紅的‘柿柿如意’茶具,主要考慮不同年齡人群的需求。”

      在卓越陶瓷展廳,明式的龍虎杯,清式的青花杯,國民時期的提梁壺……德化白瓷不同時代典型茶器把我們帶入了不同朝代的茶器世界,古樸與現化的氣息在小小的展廳和諧相匯。

      德化陶瓷葆有中國白這一核心品牌外,還吸納不同時代、不同窯口、不同領域的文化元素。德化陶瓷領域的“拿來主義”文化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德化窯歷來是以出口為主的民窯,在國內知名度相對較低,但卻有著民窯頑強的草根生命力。卓越陶瓷的顏寶敬說:近年來德化陶瓷,特別是茶具產業“名器”薈萃,與近年來政府的鼓勵是分不開,出臺過一些扶優政策鼓勵企業轉戰內銷,與陶瓷企業并肩打響德化陶瓷品牌。

      銷路廣 聚朋八方

      12月12日,記者走進三班鎮中國茶具城,見到一家家茶具店各具特色,茶器、茶寵、茶盤、茶座、茶巾等茶產業配套器具一應俱全,讓往來的采購商和游客們看花了眼。

      在茶具城的卓越陶瓷展廳內,記者見到一些輕便的快客旅行杯及百家姓茶杯系列頗受游客歡迎,卓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顏寶敬說,“中國茶具城就是德化陶瓷的一張新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名片。”在他看來,德化茶具生產能力非常強大,缺的就是宣傳、銷售、合作平臺,而中國茶具城的出現彌補了這一點。

      中國茶具城開業后,企業展廳精美的茶具產品琳瑯滿目。

      “以前是客人滿德化找工廠,一待就是十幾天。”中國茶具城董事長鄭永生十分感慨,從前外地客商要來德化采購陶瓷,經常摸不著“門道”,東一家西一家,甚至有的廠房偏僻,繞了大半天仍不知道在哪,雖然有條陶瓷街,但依然太零散,客戶們也會猶疑要采購的茶具是否廠家直銷。“現在茶具城開業,真正實現了廠家直銷和客戶一站式采購,不僅客戶采購的選擇性更豐富,企業也獲得了十分便利的對外窗口,大家做事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單單第一期入駐的250多家企業,交易體量就達到了之前陶瓷街的十倍。”鄭永生告訴記者。開業兩個月以來,茶具城零售額達兩千多萬,訂單達兩個億,這些德化茶具經由中國茶具城,如同心泵輸血般,銷往全國各地。

      “‘匯天下茶器,聚八方賓朋’在中國茶具城成為了現實。”鄭永生說。“現在很多入駐的商家一樓做展廳,二樓做電商,線下線上齊頭并進。”據介紹,中國茶具城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坐擁德化陶瓷茶具占全國80%的產地優勢,規劃建設面積1200畝,總投資25億元,由專業市場、會議中心、博物館、電子商務、會展中心、總部大樓、酒店、文化廣場等功能區組成。吸引了來自上海、廣州、西安、鄭州、廈門、潮州、武夷山等全國各地250多家企業和商家入駐,初步形成集茶具批發、展示、零售、電商、物流、科研、培訓、創作與產業鏈融合等于一體的國際化專業茶具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茶具產業集散高地與陶瓷文化、文創產業特色窗口。

      德化陶瓷能夠快速打開銷路,其背后是德化縣委、縣政府的主動擔當、敢于作為。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市場空間持續“縮水”,陶瓷出口“受困”的大背景下,自2013年以來,德化縣委、縣政府注重頂層設計,堅持“一把手”全力推動,以“互聯網+陶瓷”為主線,以電子商務作為推動陶瓷產業拓展市場、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堅持“多平臺”發展路子,培育龍頭品牌,延升產業鏈條,線上線共同發展,全力推進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據悉,德化現有電子商務應用企業達7500多家,阿里巴巴“誠信通”企業數達3100多家,1688平臺入駐企業2000多家,第三方服務企業200多家,電子商務從業人數達3萬多人。全縣網絡零售額30億元,比增50%。占有全國80%以上茶具網絡銷售份額,已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陶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