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青的生意經:白瓷永遠不會過時“還真”純粹白瓷夢

      小陶陶 2018-12-08   中國網1843
      880
      0

      福建省德化新承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德青

      德化白瓷具有悠久的歷史,自問世以來就以“中國白”享譽海內外。德化陶瓷因其產品制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以“白”見長,故有“象牙白”、“鵝絨白”等美稱,早在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獨特的地域特征培育出了品性優良的白瓷。可以說,德化造就了白瓷,白瓷成就了德化。

      說起自己與德化白瓷的淵源,陳德青說,“白瓷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它潔白如玉、溫潤高貴,給人以生命的氣息。馬未都說過一句話,‘陶瓷始于白瓷,終于白瓷’。 ”神采之間,陳德青對白瓷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陳德青的工作室很簡單,墻上貼著產品手冊和員工準則,原木色辦公桌上放著整套的茶具。福建人愛喝茶是有目共睹的,陳德青一邊與筆者攀談,一邊有條不紊的煮茶,遞茶水給來客,顯得格外的熱情和熟絡。

      汝瓷與“第一桶金”

      參觀工廠時,陳德青舉起一個杯子,說“這是仿宋汝瓷,我們是市場上唯一一家制作做內開片汝瓷的,開片新的時候看不到也摸不到,養出來才能看到。”筆者似懂非懂的點著頭,他又拿起了另一個杯子……

      “汝瓷創燒于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后,汝瓷也隨之消亡。” 新承藝公司生產的汝瓷風格上追求的是宋代簡約、素雅,用途上又與現代生活習性融合,追求人性、便捷、包容,因此在產品外觀上注重簡約、大方、素雅等與生活貼近的元素設計。

      陳德青在德化縣經營的新承藝陶瓷有限公司注冊于2010年,公司主要生產家居日用瓷,主要產品有茶器、酒器、香器、賞器,主推汝瓷、德化白瓷兩個系列。

      從14歲做學徒開始,陳德青從事白瓷行業已有29年了。80年代末,德化的陶瓷產業剛開始走向國際化,在相對封閉的小縣城里沒有其他的產業,所有進城的人除了做陶瓷沒有其他的工作。也就是那個時候,陳德青成為了陶瓷廠的一名學徒,踏上了“陶瓷”事業的漫漫長路。

      2010年,厚積薄發的陳德青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角色轉換,乘上了創業的巨輪。用他自己的話說,“剛開始不知天高地厚的選擇自己創業,沒有方向,沒有感覺,很盲目,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后來結識了一些同行,經過系統的學習,才慢慢地找到感覺。”

      找到“感覺”的陳德青為了避開當時陶瓷市場大環境產品嚴重同質化的問題,選擇了本地沒有的陶瓷類型——汝瓷。從汝瓷開始,陳德青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德化縣的陶瓷產業已經從最早的一百多個工廠發展擴張到現在2600多個工廠。一個不足三十萬人的小山城,陶瓷的生產從業人數還不足7萬人,未來或將面臨著勞動力的嚴重短缺。

      陳德青毫不掩飾自己對德化陶瓷產業未來的擔心,他說“所以,當下很有必要去嘗試用現代化的機械來代替傳統的手工制作。但是因為原材料的加工少不了手工藝,陶瓷工藝并不能脫離傳統的制作工藝而全部用現代機械化所代替。”

      一邊是對傳統制作工藝的傳承,另一邊正努力融入現代化機械完成生產。“路漫漫其修遠兮”,陳德青認為自己在產業發展的探尋之路上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白瓷永遠不會過時

      2012年,出于對白瓷執著的熱愛,在汝瓷中嘗到“成功滋味”的陳德青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開始做白瓷,推出商標“還真”。“還真”即是“還原真實”,追溯回歸于德化白瓷的本土特色。

      “那時候汝瓷更受歡迎,白瓷沒有人瞧得上,但是白瓷永遠不會過時,即使在市場上會有價格的起起落落,但它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陳德青說話的同時將手里的白瓷杯對向太陽,瞇縫著眼睛,欣賞著白潔通透的杯體,喃喃道,“你看它是多么干凈純潔、冰肌玉骨。如果比喻的話,汝瓷像男人,白瓷像女人。”

      那一年,德化陶瓷的市場大環境極其不景氣,倒閉了兩百多家工廠,白瓷市場陷入低谷期。“因為當時陶瓷市場充斥著嚴重同質化的現象,白瓷是最便宜的,一個杯子在陶瓷街只賣三毛錢,德化很多廠家都放棄生產白瓷,” 陳德青回憶說。

      一位陶瓷貿易公司的友人找到陳德青,說自己已經走到了事業瓶頸期,找不到方向。他問陳德青“未來該做什么?”。

      陳德青說“還做白瓷”。 友人不解的追問,“有可能嗎?這么多工廠都倒閉了,杯子又那么便宜。” 陳德青說,“換一種方式來體現白瓷的價值,如果我來做的話,一個杯子照樣可以賣上好的價格。”

      陳德青說,“那時的杯子形態和規格嚴重同質化,樣式單一,缺少審美功能,實用性能也不足以支撐市場。所以急需提升產品工藝和創新設計理念”。

      在多數同行放棄白瓷的時候,陳德青看準時機,跳出傳統,融入了新的制作工藝和設計元素,開創了白瓷的新時代。

      “把根留住”

      陳德青工作室墻上的正中央有一幅字格外引人注目,從右向左讀起——“把根留住”。

      “您這幅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筆者問道。

      “‘把根留住’就是不要忘本,不要忘記德化厚重的白瓷文化,不要忘記自己熱愛的白瓷。”陳德青望向這四個字,仿佛也在說給自己聽。

      2017年,得益于廈門金磚會議的有力扶持,進一步打開了德化白瓷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了德化白瓷。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時下市場正處在轉型的階段,所有的工廠都使出渾身解數以求生存。陳德青的把自己的生意比作“兩條腿走路”,兩個工廠分別運營,一個主攻電商、一個主攻實體,但仍以茶具為主。

      陳德青將客群市場主要分為80前和90后,80前的產品相對比較傳統,更看重品質,形態較為古樸,含蓄內斂;90后產品更注重感官刺激,產品要新潮,趣味性和觀賞性兼具。但未來主導市場的還是90后,他們才是市場的消費主力軍。

      銷售方面,陳德青認為重要的是加強服務。服務到位了消費者才會認可。他說,“消費者不是過客,一定要和消費者建立起忠誠的信用體系,才能得以持續發展。”

      工藝方面,陳德青則認為要把產品原材料的品質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從泥料開始加工,才能讓產品更有穩定性。新承藝公司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健康問題。從生料開始加工,用各種礦石研磨來做配方。要保證原材料的穩定性,保證生產的可控性,才能保證產品的標準化。藝術形態則是跟進時代的腳步,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產品要時尚新穎,但是健康、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自己足夠優秀就不會存在對手。” 陳德青說,“企業的突破點主要還是加強團隊的力量,品質是第一要素,同時產品理念設計也要更加現代化,要拓寬新生代消費市場。”

      目前,新承藝公司的銷售渠道主攻電商和傳統的批發市場,海外銷售渠道正在開拓,“貿易無國界”,陳德青說,“讓全世界都愛上德化白瓷是我的夢想。”

      不要走得太快

      經歷過事業低谷期的陳德青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要走的太快,要向團隊的力量看齊,團隊跟不上就要把發展的腳步放緩一些。放慢腳步的這幾年就把它當做一個過渡期。”

      2016年,經過自主研發,新承藝公司開始投入數控機械代替部分傳統的人工操作環節,成為德化第一家利用數控機械化投入生產的陶瓷企業。陳德青說,“機械化生產之后解決了因為人力不足等諸多原因帶來的工作效率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問題,同時也有效的提升了產品的密合度,完善產品質量標準。”

      “比如這個茶壺蓋子的密合度,”陳德青說著拿起了一個茶壺,把茶蓋打開,“如果茶壺蓋子破損了,可以換上任意一個蓋子蓋上,因為整批的產品都是一個標準,所以公司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做售后服務的,茶壺蓋破損,免費補新。”

      自2017年以來,德化白瓷行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但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德化縣勞動人口卻在逐漸減少。一方面是德化縣外來人口較少,另一方面是本地年輕人不喜歡從事陶瓷生產。所以眼下需解決的是既要通過現代機械化來解決勞動力的不足,又要通過其簡便、智能的操作特點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陶瓷產業中來。

      目前,德化陶瓷市場的產業轉型還沒有結束,新一輪的產業發展才剛剛起步,行業發展趨勢還未完全凸顯出來,工人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相對比較保守,需要一個適應期。

      陳德青說,“所以,當下要實現的是使團隊意識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一味地守舊就會被淘汰,接下來還要加大現代化機械、數控化機械的投入和開發,實現國家提倡的工業試點的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