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與德化白瓷完美結合:全套近2000枚白瓷甲骨文印章面世
-
小陶陶
2019-04-15 泉州通客戶端1386
12030
近2000枚德化白瓷印章,猶如活字印刷的字般,填滿德化瓷都畫院德畫瓷社的一面墻。
這是整整一套囊括了目前可讀、可識、可認的甲骨文及邊旁部首總共1980多枚甲骨文白瓷印章。這是德畫瓷社篆刻老師林無言和泉州市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德畫瓷社創始人曾建平攜手,將篆刻與德化白瓷完美結合的產物。這套白瓷甲骨文印章,在國內,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江蘇篆刻師 整整一年每天工作16小時
“我認為德化白瓷是君子之瓷,表里如一。”林無言來自江蘇,從事篆刻研究40多年。林老師說,他是在2013年才首次接觸德化白瓷,從那以后他就與泉州德化接下不解之緣。
林無言回憶,2013年一名學生家長送了一套白瓷茶具給他,他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白瓷茶具潔白如玉、晶瑩剔透,非常漂亮。于是他馬上問那位家長,這是哪里來的。那位家長說,這套茶具是他的一個德化親友送的。“我當天就叫他帶我來德化。”從那以后,林老師在德化開設了一個工作時,一年有半年的時間在德化創作。
長期從事金石篆刻研究的林老師,一直想尋找一中可以取代壽山石、青田石等傳統天然印章石材的印章材料。看到白瓷后,他明白自己找到了。但當時實心陶瓷燒制還存在一些技術壁壘。
“后來德畫瓷社創始人曾建平三次找到我,說他們成功研發出0.3毫米超薄陶瓷板和厚達60毫米的實心瓷章,請我和他合作。”林老師說,因此他加入了德畫瓷社。
“在瓷章這種新型材料上篆刻一整套甲骨文,是我的夢想。”2015年,林無言和曾建平開始合作,篆刻、燒制甲骨文印章。為了篆刻出這1980多枚印章,林老師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6個小時,有時吃飯都舍不得離開,而是讓人端到工作室吃。整整伏案刻了一年,方才完成。“印章燒制出來那一刻,心情是最美不過的。”
林老師說,從備料到設計到篆刻,最后燒制出成品,這套白瓷甲骨文印章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德畫瓷社也付出了巨大心血。
沒退休時,林老師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德化,去年退休后他便長期住在德化創作,“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林老師說,最近他在創作一套共30件白瓷印章,屆時它們將和其他藝術家的瓷板畫作品一起被送到日本展出。
白瓷板上作畫 燦爛永不褪色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柳州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譚江寧,今年8月份就要退休了,不過他也是長期在德化創作。記者采訪時,譚老師想著剛創作好,正在窯內燒制的瓷板畫就坐立不安,“不知道燒出來的效果怎么樣,會不會燒壞了。”每一次創作瓷板畫,譚老師說他的內心都非常忐忑,“昨晚想著進行入窯燒制的作品,我都沒辦法入睡。”
瓷板畫不同與在宣紙上作畫,畫家獨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畫家在瓷板上作畫后,瓷板必須經過五六次燒制才能最終完成,成為一副永久的畫作。正說話間,曾建平打開窯爐,帶著手套取出一方畫著荔枝和酒樽的瓷板笑呵呵地說:“成功了,非常成功!”
看著又一個作品完美地呈現在眼前,譚老師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幅荔枝酒樽圖,荔枝看起來栩栩如生,用手觸摸都能感覺到猶如摸到真荔枝表皮的凹凸感。譚老師介紹,瓷板畫雖然創作起來難度大,但它的好處就是只要創作成功,那么這幅畫將不怕火燒、水浸,永不褪色,永不變形,永遠燦爛。
從1978年開始學畫以來,譚江寧對國畫、水彩畫、油畫和雕塑都頗為熟悉,想求新求異的他,一直夢想著將這4種藝術手法完美地結合起來。潔白、玉潤,音透如磬,超薄的德化白瓷板的出現,讓他的這個想法成了現實。
“德化山好、水好、人好,更好的是這里的創作條件。”譚老師說,退休后他將長期住在德化研究創作瓷板畫,“這是我的事業,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白瓷板、印章 填補德化制瓷史空白
超薄白瓷板、實心白瓷印章的研發成功,讓最求新載體的藝術家們欣喜若狂。這背后離不開曾建平多年的執著與努力。
曾建平說,他和妻子溫素霞與德化白瓷打了30多年的交道,德化白瓷質好價廉,多為日用瓷,附加值低,成為他心中的痛點。多年來他一直思考著如何提升白瓷的藝術價值,增加它的附加值。曾建平幼時非常喜歡過年時家里張貼的春聯和彩畫,但過不了多久,這些彩畫就會褪色、破爛了。
大約在八年前,曾建平突發奇想,“能不能將這些圖畫搬到瓷板上去?”德化白瓷傳承數千年,瓷土好、雕工好,但在陶瓷上作畫的少,即使有也只是在瓷瓶、盤上畫。制作瓷板,讓藝術家在上面寫字畫畫,這樣就能夠成為能夠永久保存的藝術品!曾建平開始嘗試制作瓷板。
經過5年的實驗,在花費上千萬元后,曾建平和他的研發團隊,終于研發出0.3毫米超薄瓷板和厚達60毫米的實心瓷章,它們填補了德化制瓷史的空白,也破譯了書畫作品難于永續保存的世界性難題。
德化白瓷的出現和高溫顏料的研制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外藝術家到德畫瓷社創作。2018年,曾建平和德畫瓷社的藝術家們,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瓷都畫院,隸屬于德化縣宣傳部。目前,瓷都畫院有10位國家級畫家長期駐創。
據介紹,這兩年,每年都有數百位藝術家前來尋求合作,瓷都畫院經過篩選,邀請一些高級別、高水準的藝術家駐創。“我們希望通過瓷板畫這樣的方式把德化白瓷推向一個更高的高度,讓全世界知道我們德瓷。”(泉州晚報記者陳明華 通訊員鄭光前 連江水 李宏圖 實習生王美 文/圖)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