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綜合電商非遺專業平臺“京東非遺頻道”正式上線
-
小陶陶
2019-07-11 中國經濟網1772
12260
說起非遺,你也許會想起姥姥的梳妝盒,祖爺爺的墨寶茶盅,或是影視劇中耀眼璀璨的珠寶華裳……目前,中國有近90萬項非遺資源,這些跨越時空、傳承千百年的大美非遺,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共同歷史記憶。7月9日,隨著全國首個綜合電商非遺專業平臺——京東非遺頻道的正式上線,只要拿出手機打開京東APP,你就能與精美的非遺巧作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親密邂逅。
在匯集了近3萬件非遺美物的京東非遺平臺,你不但可以收藏中華傳統手工美物,還能買到荷蘭設計師改造的四川竹編燈、與少數民族刺繡結合的潮酷服飾等等更創新、更貼合年輕人消費需求的非遺設計品與衍生品,在為傳統文化“守藝”的同時,亮出自己眾不同的復古時尚品味!
齊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匠心美作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的支持下,全國數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以集合店-文化尚品官方旗艦店的方式入駐京東非遺頻道。在這里,你可以下單一鍵購買來自全國十大“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充滿匠心溫度與民族特色的手工藝產品。
來自重慶壹秋堂夏布坊的鎮店之寶——夏布,又名苧麻布,由純苧麻纖維手工紡織而成,是中國最古老的紡織工藝。苧麻布在古代用于制作夏季服裝和蚊帳,不但透氣好,還具有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為天然纖維之王。由夏布制作的手工布包和手工布餐墊潤滑舒適,在夏季別有一絲清涼爽快的感覺。
壹秋堂夏布坊服飾系列
源自三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彩鞠”,是古人休閑運動的常備。在京東非遺頻道,新疆“天山牧歌”彩鞠鑲以少數民族經典紋飾,經緯交織細密做工精湛,質感挺括、立體感強,盡顯新疆粗獷之美。無論是裝點家居,還是用來收藏,“彩鞠”獨特的民族風情都讓人欲罷不能!
新疆天山牧歌系列彩鞠
出嫁的姑娘不只有潔白的婚紗,民族風情的嫁衣更能襯托新娘的嬌羞!京東非遺頻道的廣西金壯錦民族嫁衣,由具有“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美譽的廣西壯錦織成,將日、月、星、辰、祥禽瑞獸或奇花異草巧妙地編織于織錦上,鳳凰的圖案在壯錦中獨占鰲頭,使出嫁女美出新高度!
在京東非遺頻道,漢朝窯變錢罐也是獨具匠心的非遺佳作。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不確定的自然變化,呈現出乎意料卻美在其中的釉色效果。俗語有云“窯變無雙”,這種變幻莫測的美為你的生活空間帶來別樣的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共同“守藝”
除了文旅部非遺司推送的非遺佳作,來自全國的眾多非遺“守藝人”也齊聚京東,帶來工藝精湛的非遺藝術品。在建筑工藝的“非遺”名錄中,榫卯家具堪稱紅木家具的“靈魂”,凸出的榫頭與凹陷的卯眼簡單咬合,不用一顆釘子,就能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結構組合。在京東非遺頻道平仄旗艦店,榫卯結構被打造成柜子、椅子等家具,懷古而不泥古,創造全新又傳統的生活方式。
平仄原創設計的榫卯家具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畢六福油紙傘,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油紙傘經過鋸托、穿絞、網邊、糊紙、扎工、幌油等100多道工序,傘頂五級風行走不變形。無論玩Cosplay,還是和閨蜜景區自拍,一把十里桃花油紙傘都能讓畫面美到窒息!
國家級非遺技藝傳承人畢六福(左)依照古法手工制傘
喜歡精致生活的小伙伴,不可錯過京東非遺頻道的“重器”。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沈紹安漆器,是福州脫胎漆器鼻祖,品牌收藏有宋末、晚清、民國,以及民國時期和建國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數百件漆藝作品,件件精品,值得珍藏。
非遺作品傳承著東方美學、傳統文化,是民族獨特的記憶符號。而購買、使用和分享非遺作品,正是對非遺文化最好的傳承與保護。在你購買賞心好物的同時,也相當于為國家非遺扶貧貢獻了一份力量。
目前這些凝聚著傳統美學、文化自信和公益情懷的非遺美物,已經全部在京東非遺頻道新鮮上線,等待著眼光非凡的你!馬上登陸京東,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復古時尚之旅吧!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