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非遺背景下鈞瓷技藝的活態保護和傳承

      小陶陶 2018-09-28   名窯鈞瓷網1506
      1099
      0

      2018年8月16,在紀念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90周年之際,由河南省陶瓷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中原陶瓷文化藝術交流發展論壇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中共六大會址展覽館圓滿落幕。該活動是有俄羅斯大使館備案的中俄文化藝術交流項目。學術支持單位為俄羅斯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國立應用美學及人民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國立普希金博物館等世界級博物館。

      1.jpg

      該活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打開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原陶瓷藝術的窗口,增進了俄羅斯人民對中國中原文化和藝術的了解。活動由新華社亞歐總分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莫斯科記者站、人民日報駐俄記者站全程跟蹤報道。

      2.jpg

      在交流文化發展論壇上,許昌學院郭君健副教授作了題為《非遺背景下鈞瓷技藝的活態保護和傳承——以許昌學院為例》的講座,講述了在非遺背景下許昌學院依托鈞窯瓷區優勢對陶瓷技藝的活態保護與創新,建立鈞瓷傳承人譜系檔案。

      郭君健結合鈞瓷工藝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介紹了來自鈞窯瓷區的大師們的工藝成就。同時詳細介紹了宋人智慧——北宋雙乳狀火膛窯,在它沒被發現之前,國內外陶瓷專家曾對宋鈞的燒制存在疑問,認為柴燒很難達到1300攝氏度的高溫,因而難以燒制出還原氣氛下窯變色彩豐富的鈞瓷。北宋雙乳狀火膛窯的發現,用實物解答了這種疑問。隨后又介紹了許昌學院在鈞瓷創新人才的培養,分享了學院與大宋鈞窯、金堂鈞窯等校企合作項目的深度探索。

      “對于鈞瓷技藝而言,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發展,在創新中求變才是發展之道。”郭君健隨后又講述了鈞瓷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如燒制技藝與鈞瓷釉色的關系、燒制技藝與鈞瓷造型形制的關系和燒制技藝與鈞瓷坯體裝飾的關系。

      郭君健的講座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贊譽,他們對許昌學院陶瓷教學的辦學模式和經驗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3.jpg

      論壇后,郭君健副教授向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捐贈了自己的兩件代表作品《祖國母親-冬韻》和《祖國母親-夏韻》,作品通過以女性的抽象提煉來表現祖國母親的包容性特點,把頭發抽象變形成河流,把五官抽象成山川,最后分別施鈞紅釉和天青釉,由柴窯燒制而成,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郭君健,許昌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市級傳承人,清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1年榮獲河南省先進設計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廳、文化廳)稱號,2015年獲許昌學院優秀教師稱號。2011年,主持設計許昌學院鈞瓷文化藝術館,實現河南省首個非遺文化進校園;2011年9月,主持設計許昌學院報告廳工程;2012年,主持許昌學院校史館西校區模型沙盤的制作;2010年,主要參與設計許昌學院弘毅廣場工程等學校的重大基建工程項目。

      名窯鈞瓷網,中國禹州鈞瓷權威平臺,http://www.myjunci.com/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