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地攤上淘來的瓷器竟是文物!已捐贈給廈門市博物館

      小陶陶 2023-03-13   廈門日報1801
      954
      0

      1.jpg

      黃鹿濱將藏品捐贈給市博物館。

      從地攤上淘來的瓷器竟然是文物!廈門市博物館近日征集到今年首件藏品,是由該館保管與征集部員工黃鹿濱捐贈的一件瓷器。經館內多位專業人士鑒定,確認這是宋元時期福建德化窯燒制的青白釉蓋盒。近日,記者采訪“慧眼識寶”的黃鹿濱,聽他講述“淘寶”經歷。

      黃鹿濱畢業于中山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研究生專業,2016年進入市博物館工作。一年多前的一天,他在廈門一處地攤上看見一個蓋盒。黃鹿濱說,他曾選修過古代外銷瓷課程,積累了有關我國古代陶瓷外銷歷史的相關知識,并且對南海一號沉船和其他沉船的出水器物有所了解。通過對照器形、釉質和紋飾等,他推斷這一青白釉蓋盒可能是宋元時期福建德化窯生產的外銷瓷器。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買了下來。花小錢買到這么珍貴的東西,很開心!”黃鹿濱說,對于古玩老板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很普通的商品,但對于搞研究的人而言,學術價值遠高于經濟價值。

      最近在和同事交流中,黃鹿濱得知廈門市博物館館藏的宋元德化窯品種中尚無較好的青白釉蓋盒,便決定將自己的這件收藏品捐贈給博物館。“這個蓋盒在博物館發揮的作用將遠大于我個人收藏,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廈門市博物館副館長鄭東說,該瓷器從器型、花紋、制作工藝這幾個角度來看是真品,為宋元時期德化窯的外銷瓷產品。主要是銷往東南亞,尤其是日本等地區,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盛裝香料、香粉等,也稱香盒,在日本還用于經塚中存放舍利。福建是古代生產瓷器的大省,福建德化是主要產區,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我國三大瓷都。宋元時期德化窯的產品通過泉州港大量銷往海外,特別是釉質潔凈的青白瓷在國外受到歡迎,非常暢銷,青白釉蓋盒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常見商品,在國外各大博物館和沉船考古中常有發現。黃鹿濱捐贈的這件青白釉蓋盒與沉船中的出水蓋盒類似,采用模印成型工藝,器形完整,造型飽滿,胎薄釉潤,蓋面模印蓮瓣紋暗花,是同類器物中的較優秀作品,能夠充實廈門市博物館宋元德化瓷藏品品種,也是對照研究福建古代外銷瓷生產歷史的典型標本,將來可作為博物館舉辦的“千秋德化瓷”原創展的展品。

      廈門市博物館方面表示,文物捐贈是博物館收藏的重要途徑之一。呼吁全社會關注文物、愛護文物、宣傳文物,為博物館公共文化機構提供有意義的藏品,讓文物更好地發揮價值。(文/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 圖/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