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晶流釉之父”卓柏成向廈門捐贈天目釉瓷瓶
-
小陶陶
2019-02-28 福建日報1343
13860
近日,一場兩岸陶藝交流活動在廈門舉行。被譽為“臺灣水晶流釉之父”的陶藝大師卓柏成,向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捐贈了天目釉瓷瓶《水到渠成·萬事佰平》,供博物館永久收藏。
“我和福建淵源很深,我20多年前的作品《福祿佰雙全》,就收藏在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希望借助這次捐贈,祝福閩臺文化交流水到渠成,水乳交融。”卓柏成說。

【獨創性塑造與眾不同】
“早年得益于閩臺對渡,一艘艘滿載瓷器、茶葉的商船從福建起錨,一晝夜就直達臺灣,隨之傳入的還有福建的陶瓷制作技藝,鶯歌陶瓷的源頭就在對岸。”和陶瓷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卓柏成,對于閩臺陶瓷史熟稔于心。
新北市鶯歌是臺灣最大的陶瓷產地,有“臺灣景德鎮”之譽。卓柏成是土生土長的鶯歌人,從小耳濡目染制瓷工藝,17歲師從“臺灣陶藝之父”林葆家,成為其關門弟子。其間,卓柏成系統學習了釉藥與陶藝知識,從此進入繽紛多姿的陶瓷世界。
上世紀80年代,卓柏成返鄉開辦了協達興有限公司。初出茅廬的小伙碰上了好光景,大銷大賺,“一個月出口美國的陶瓷量,至少三四百萬元(新臺幣,下同);每天工人下了班,老板接著干,生產線滿轉,市面上熟工最吃香”。當時恰逢鶯歌陶瓷業的巔峰期,集聚了過半勞動力,瓷品外銷歐美、東南亞。
然而,隨著大陸市場開放,臺商紛紛西進投資,產業外移、工廠凋敝,鶯歌的瓷鋪、工廠,從最盛時的數百家衰減至幾十家。卓柏成的廠房也變成了家庭作坊。
輝煌不再,窮則思變。為續拓難舍事業,卓柏成開始思考如何通過研發創新,為陶瓷注入獨創性。
“好彩頭蘿卜”便是卓柏成的轉型之作,一經推出備受歡迎。細細打量這款陶瓷產品,提升了拉陶與釉藥的傳統技術,把水晶釉和流水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瓷身在通體瑩白中綻開出大朵大朵的暗紋花,晶瑩流光,有種低調奢華之感,成為衰市中重振景氣的殺手锏,“一個月就賣出200萬元,讓我‘咸魚大翻身’”。
在堅持獨創性的道路上,跨界融合又成為卓柏成的新嘗試。他和臺灣畫家高春英跨界合作,當瓷體的水晶流釉燒出來時,先按照結晶釉的開花紋路進行創作,再請高春英畫上花鳥、山水等,接著進行燒制,這樣瓷器就被賦予更豐富的審美情趣。有一年,在臺灣拍賣市場,這樣的一件水晶流釉作品以88萬元拍出。
“我從土中來,又從土里去。陶藝是土與火的協奏曲,作者是指揮也是演奏者,唯有以內涵的創作意識來表達作者的獨特風格,作品才會充滿靈性。”卓柏成說。
【從福建陶瓷中尋找靈感】
進軍大陸市場,一直是卓柏成的心愿。如今,頻繁往來兩岸,已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大陸的陶瓷原料好、師傅好、技術好,相比之下,我們當地的土黏性不夠,比較容易裂開。”卓柏成告訴記者,臺灣最早的陶瓷技術就是從福建引進的,引進地點最早在鶯歌、臺南、北投等地。清朝時,福建磁灶陶師前來開窯,這是鶯歌陶瓷產業的開始。
這兩年,卓柏成的產品遠銷對岸,生意小有起色,他將大陸定位為未來銷路的“主戰場”。在鶯歌的工作室里,大陸的訂購電話常常此起彼伏,年過半百的卓柏成樂此不疲。
其實,卓柏成與大陸的淵源由來已久。十幾年前,他到大陸考察,質地優良、光滑如雪的德化白瓷,就賦予他許多靈感。
“德化瓷向來以白瓷著名,無論是瓷雕造型、技藝還是材質、釉色、燒制工藝等都自成特色,堪稱一絕,非常值得我和島內同行學習取經。世界流行趨勢變化快,臺灣陶瓷應該對接德化當代陶瓷藝術,雙方加強溝通合作,切磋陶瓷技藝,共拓商機。”卓柏成表示。
后來,卓柏成又多次前往德化,或與德化瓷人切磋技藝,或和商家洽談合作,每次德化行都帶給他新的啟發。“德化瓷業傳承千年,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其成型、白度,還是透光度,都比臺灣瓷土要好很多,這更堅定了我的想法,以優良瓷土為原料的瓷器,更能幫助人施壓、放松。”沿著這個方向,卓柏成研發出了“五行能量陶杯”等產品,訂單不斷。
德化陶瓷早在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出口商品之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德化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先進理念“請進來”,帶著產品和文化“走出去”,這讓卓柏成感觸很深。受此啟發,他認定臺灣陶瓷的市場在大陸,為此設計出一系列“一帶一路”主題的瓷瓶,并帶到福州、廈門參加海交會、文博會等,備受消費者青睞。
“對于臺灣業者來說,‘一帶一路’蘊藏著巨大商機,完全可以參與進來,發揮臺灣陶瓷在文化創意、包裝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兩岸聯手一起賺全世界的錢。”卓柏成信心十足。
當然,兩岸陶瓷業也面臨著挑戰。卓柏成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年輕人的培養問題。“做陶瓷并不像作品呈現的那樣光鮮華美,拉坯、燒窯等工序又臟又苦,很需要體力,需要年輕人的熱情加入,讓這項古老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在大陸陶瓷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鶯歌想要重現昔日的光環,唯有走自己的文創路線,以個人創作取勝,不斷提升產品美學和附加值,就像我付出很多心血的‘卓越窯’一樣,難以被復制,這樣才有立足之地。”卓柏成表示,鶯歌陶瓷的發展既要立足傳統、堅持工藝,也要把更多的文化創意融入其中,讓傳統工藝與時尚文化緊密融合。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