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產業的"新十字路口" 提升世界瓷都品牌價值
-
小陶陶
2018-12-14 福建日報1453
11860
縱觀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歷程,先后通過窯爐革命、企業改制、外貿轉型等實現了變革升級。如今,站在產值200多億元的關口,當地遇到了龍頭企業增速放緩、工業設計水平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夠等瓶頸,可謂處在新的“十字路口”。
以瓷立縣的德化,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走訪山區德化,發現當地正進行著一個宏大計劃,即5年內實現陶瓷產業500億的目標,并且制定了行動計劃,拿出了激勵政策,進行了具體分工,陶瓷產業跨越發展蓄勢待發。
要要實現500億的目標,自然不是一件易事。信心從哪里來?從現狀分析看,德化“面臨多重疊加的難得機遇”:首先是發展條件,隨著廈沙高速通車、興泉鐵路動建,德化將從“泉州最北”的山區縣變成“福建中部”的中心位置,將降低產業發展成本,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項目等資源要素;其次是發展氛圍,德化近年來成功舉辦國博白瓷展、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等一系列陶瓷文化盛事,尤其是去年“”大量入選金磚會晤國禮瓷和國宴瓷,進一步擦亮了世界陶瓷之都名片。最后是發展態勢,德化陶瓷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載體,自古就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正深入推進,中高端陶瓷市場需求日益強勁。
事實上,仔細分析,德化陶瓷產業振興的支撐點還不少。比如,當地出臺力度很大的激勵政策,每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0億元以上;比如一些有膽略的企業正加快向納米陶瓷、功能陶瓷、軍工陶瓷轉型發展;再比如,連續多年陶瓷電商交易額占全國80%市場份額,當地正在打造全國最大的“互聯網+陶瓷”全產業鏈線上營銷集群平臺。
令人遺憾的是,德化許多企業產值在兩千到三千萬元多年徘徊不前,癥結在于“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破解這一困境,必須引進“落地式咨詢”模式,采用職業經理人、首席信息官、ERP系統等現代企業管理手段,增強發展的動力活力。
有研究表明,研發設計環節拿走了產品70%以上的利潤。這恰恰是德化企業的薄弱點,卻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有效突破口。因此,必須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兩條腿走路。“請進來”,就是要根據市場需求,聘請專業設計隊伍進行針對性培訓,壯大本土設計隊伍,同時加強與知名設計公司、團隊及專家合作,讓國內外高端設計資源為己所用;“走出去”,就是要繼續牽頭組織到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高校,到法國、德國等先進陶瓷產區學習交流,借腦、借智、借勢,推動設計水平提檔升級。
不論是材質技藝、藝術品位,還是文化沉淀,德化陶瓷都與景德鎮、醴陵等不相上下,但價格就是上不去,很大問題就出在營銷運作上。這一直都是當地的薄弱點。只有大膽營銷運作,打品牌、走高端、拓市場,搶占話語權和主導權,提升世界瓷都的品牌價值,才是眼下的出路。
一要走品牌化路線。全面使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齊心協力、一起發力,共同撐起世界瓷都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全力打造自主品牌,積極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等,針對性地收購國外知名陶瓷品牌,形成區域、企業、大師、產品“四級”品牌體系,以品牌提升效益。
二要走高端化路線。借勢“后金磚”“后國博”“后論壇”效應,引入經紀人運作機制,放開手腳策劃包裝,通過高端展會、高端比賽、高端收藏、高端人才等渠道,聯手炒熱德化陶瓷,提升產品附加值。
三要走市場化路線。堅持“線上”與“線下”齊頭并進。“線上”,主動參加與阿里、京東、騰訊合作推出的“瓷+”計劃,鞏固和擴大全國最大陶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的優勢地位;“線下”,探索設立專門銷售公司,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體驗區,組織參加法蘭克福禮品展、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等知名展會。
當前市場競爭,不再是簡單的“零和博弈”,而是“競合統一”。陶瓷產業既要良性競爭,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做大并分享市場蛋糕。只有跳出“小而全”模式,把有限資源用在最專業的事情上,才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如果陶瓷企業都擠在一起、一哄而上,同質化競爭,相互壓價殺價,最終只能走向沒落,同歸于盡。
這就要求企業間的分工協作,龍頭企業堅持“主輔分離”,專注做好工業設計、產品創新、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核心環節;中小企業堅持“專、精、特、新”,在原料供應、產品生產、材料配套等方面,成為龍頭企業合作伙伴,共享市場利潤。
陶瓷說到底就是文化,賣陶瓷就是賣文化。德國、日本陶瓷在國際市場風生水起、備受青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善于賣文化、善于講故事。德化作為世界瓷都,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遼田尖窯址印證了德化是中國最早青瓷制造地和中國龍窯起源地,同時擁有“窯神”林炳、“瓷圣”何朝宗等一大批陶瓷先輩,可以說是一座有文化、有信仰的城市。務必要把文化弘揚擺在首位,挖掘文化內涵、講好陶瓷故事,邀請國際國內陶瓷專家鑒賞德化陶瓷,在更大范圍、更高平臺展示德化陶瓷文化技藝,提升影響力和感召力。
推進陶瓷產業跨越發展,既需要企業主體,也需要政府作為。政府只有更“給力”,企業才能出“大力”。其中,政府是主導,既要雪中送碳,更要推波助瀾,給企業以政策、服務、平臺和環境,致力打造創業創新的樂土;企業是主體,要解放思想、愛拼敢贏,積極創業創新、創意創造,推動轉型升級,爭當推動陶瓷產業跨越發展的主力軍;群眾是根本,要引導他們胸懷大局、包容開放,支持外來投資,提高職業技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于1996年和2001年兩次到德化視察,對德化陶瓷產業發展稱贊有加,高瞻遠矚地指出“德化發展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希望在于陶瓷”,強調“德化要敢于帶著夢想闖世界”。當前,德化陶瓷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陶瓷產業揚帆起航再出發,恰逢其時、正合其勢。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