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中國白”嗎

      小陶陶 2022-06-07   安徽博物院1855
      822
      0

      5月18日,“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館開展,展出了百件“中國白”,一起來了解吧!

      福建德化是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xiāng),制瓷歷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繁榮,所產(chǎn)白釉、青白釉瓷器遠(yuǎn)銷海外,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盛贊德化瓷器“既多且美”。明清時期,德化制瓷工藝發(fā)展到新的歷史高峰,德化窯白瓷以其晶瑩剔透、白如凝脂的胎釉質(zhì)感和獨具匠心的造型藝術(shù)享譽海內(nèi)外,被冠以“中國白”之稱。

      何為“中國白



      明代德化白瓷的胎釉中鐵的含量很低,硅、鉀含量高,胎體致密、細(xì)膩潔凈,往往帶有顆粒狀珍珠般閃光,被稱為“糯米胎”,敲擊時發(fā)出清脆的金屬之聲。胎、釉結(jié)合緊密,釉色純凈,透光性極其良好,在適當(dāng)?shù)臒蓺夥罩校善魍庥^純凈溫潤、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呈現(xiàn)白中閃黃之色,被稱為“豬油白”、“象牙白”、“鵝絨白”等,比較普遍;另有一類白中透出粉嫩之肉紅,稱為“孩兒紅”、“肉里紅”或“美人紅”,較為罕見。

      胎釉特征


      明 德化窯印花雙耳爐

      明 德化窯浮雕梅花八角公道杯

      刻劃:用竹、骨、鐵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狀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體上刻劃花紋。刻、劃常結(jié)合運用,劃花紋飾多呈陰文線條狀,刻花紋飾有凹有凸,其特點是著力較大,雕刻較深,花紋有層次。明代德化白瓷上除刻劃花卉等圖案外,還常有詩詞文賦和印章款記。

      裝飾技法


      明 德化窯刻詩三乳足杯

      印花:用雕刻好紋飾的印模在瓷坯表面印出紋飾,傳統(tǒng)印花有戳印和模印,印花是明代德化瓷器極為常見的裝飾技法,紋飾題材多模仿商周青銅器上的夔龍、饕餮、云雷等紋飾。

      裝飾技法


      明 德化窯印花雙耳四足方爐

      堆貼:將手捏或模制的立體紋飾粘貼在坯體上,以捏、貼、雕、塑等技法為主。明代德化瓷器堆貼、堆塑技法運用普遍,常見紋飾有松鹿、螭龍、八仙、梅花等,皆生動立體,栩栩如生。

      裝飾技法


      明 德化窯三足蟠龍燭臺

      鏤雕:亦稱鏤空、透雕,將裝飾花紋鏤成浮雕狀或?qū)⒓y樣外的坯體鏤通,成兩面洞透的漏空花紋。該技法常見于香爐、筆筒、套杯、洞簫、器物底座等德化瓷器,風(fēng)格較為粗獷。

      裝飾技法


      明 德化窯鏤空筆筒

      德化瓷器表面常裝飾有題材多樣的精美紋飾。宋元時即開始流行刻劃、模印的牡丹、荷花、梅花、纏枝花、寶相、蕉葉、卷草、聯(lián)珠等紋飾,吉祥款則有福、壽、金玉滿堂、壽山福海等。明清兩代紋飾題材更加廣泛,有歷史故事、人物仕女、生產(chǎn)民俗、禽獸花果、山水景物、宗教符號等,包羅萬象。

      裝飾紋樣


      明 德化窯堆貼梅花單鋬杯

      明 德化窯浮雕松鹿碗

      責(zé)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guān)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