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辛苦了!傳承與創新才是德化陶瓷生生不息的秘密
-
小陶陶
2018-09-10 1256
12250
今天,致敬所有教育的燃燈者!他們堅守教育,給人以美好,予人以希望。他們溫暖又堅定,平凡但偉大。“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今天,第34個教師節。小編在這里向所有老師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不管從事什么行業都有自己的老師,在我們的生命里出現的每一個人,凡有以教我者,即為我師。在德化陶瓷業內更是不乏誨人不倦的陶藝大師們。千百年來,德化的制瓷業就是在一代代新老瓷藝人的手中被傳承、保護并創新著。因此才有“”的大放異彩:
邱雙炯
陶藝泰斗邱雙炯老師自幼學瓷,退休后更是全情投入至今已70年。精美絕倫的薄胎彩色瓷塑,以及高度超過兩米的大型白瓷塑像,都是他對德化瓷工藝的重大創新。今年已是87歲高齡的邱雙炯,還在研究如何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陶瓷制作中,仍在堅持著瓷雕作品與瓷雕技藝的創作與傳承,希望將其發揚光大。
“陶瓷門類眾多,百花齊放才能為瓷都迎來新的春天。期待更多的年輕陶瓷工作者,為德化陶瓷注入新的活力,站在前輩的肩膀上銳意進取。”——邱雙炯
柯宏榮
出生于德化本土的柯宏榮、陳桂玉,高中畢業后,他們便開始深入研究各種瓷雕藝術,對德化傳統技藝反復錘煉,至今未歇。在弘揚優秀傳統藝術中,柯宏榮夫婦大膽創作設計,開發了特種工藝瓷、柏紋瓷、紋片瓷等多種陶瓷新手法,并熟練地與傳統的人物雕塑相結合,不同的題材運用不同的手法,準確地刻畫出人物的神情。
蘇獻忠
同樣以傳統打基礎的還有瓷藝大師蘇獻忠,在他看來,傳統的意義是自覺與偏離——自覺接收精華,扎實基礎的累積,還要學會偏離,擁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才能留下來。他在繼承家族傳統的同時,推陳出新,獨立創作了許多顛覆性的作品,成為德化陶瓷藝術界一顆散發獨特光芒的明珠......
繼往開來
目前在德化共有省級以上的陶瓷藝術大師125位!而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正是這些陶瓷人,順應時代,繼往開來,傳承傳統技藝還不斷創新,才有了瓷都德化今日的輝煌,才讓德化的陶瓷經久不衰、生機勃勃,創造更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兩次深入到德化縣調研,鼓勵陶瓷藝術家們要“把精美瓷器做出來,擺出來,還要傳出去。”“傳出去”的不只是作品,更是德化乃至中國的陶瓷文化,古時德化瓷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令西方“共寶之”,而今更應推陳出新,把古老的陶瓷文化發揚光大。這些年德化取得的進步離不開這些陶藝大師的貢獻,傳承和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德化陶瓷,也為陶瓷文化傳承與發揚盡綿薄之力。
感恩
老師,德化陶瓷謝謝你們:有傳承,有創新,德化的窯火,將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