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瓷韻”福建將樂窯文物展在北京大學舉行
-
小陶陶
2019-01-16 央視網1891
8760
1月15日下午,“樂土瓷韻”福建將樂窯文物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幕。國內專家、學者,文物愛好者前來觀賞,感受將樂窯的文化之美、歷史之美。
該展覽由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福建省文物局、三明市人民政府、將樂縣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將樂縣博物館承辦,旨在全面展示福建省將樂縣古代瓷器的地域風貌,深入研究將樂窯的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促進將樂窯的發展,擴大將樂窯的影響力并宣傳將樂悠久的歷史,同時促進將樂縣與北京大學的文化交流。
本次展覽以窯火千年、閩瓷鉤珍、將樂窯想為主題,包括南口上下瑤窯群、萬全碗碟墩窯、橫窠棟窯發掘及標本展覽等,共計由宋至清的133件(套)完整器精品,200多件將樂窯標本。該文物展覽活動從1月15日開始,到3月31日結束,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全天對外開放。
將樂是福建省最早建縣的七個古縣之一,由于縣域范圍內生產陶瓷的原材料比較豐富,且歷史上將樂是閩西北文化發達地區,金溪蜿蜒,水運便利,為陶瓷生產和運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福建地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
將樂窯古陶瓷是這一地方文化的突出體現。將樂窯受景德鎮窯、越窯、龍泉窯影響較大,將樂的窯爐與景德鎮、浙江相同,基本采用長條形龍窯,產品的燒制工藝也基本上是從這些窯引進,因此,這些瓷窯體系之間都相互聯系,技術上也相互傳承。
將樂窯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陶瓷生產從未間斷,生產瓷器種類繁多、質地優良。從唐至明的窯址分布在南口、萬全、余坊、古鏞等多個鄉鎮的丘陵地帶,目前已公布確認縣域內古窯址達15處。宋代更是窯場林立,青白瓷、黑釉瓷、青瓷均有燒制,尤其宋代青白瓷、醬釉瓷器胎質細膩,釉色瑩潤,器形精美,窯業技術自成體系。2009年,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將樂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在縣城范圍內發現了專門燒造擂茶系列器皿的古窯址,在福建乃至全國尚屬首次發現,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古代擂茶具窯址的空白。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