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鐳:“一帶一路”上的德化窯郵票
-
小陶陶
2022-05-06 素絢空間1655
13660
德化窯瓷器以凝脂如玉的白、生動可愛的形,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陶瓷史上,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化的王金鐳先生注重瓷史研究,曾參與德化窯陶瓷郵票申報工作,我們邀請他介紹郵林里的德化瓷。
王金鐳 德化縣收藏家協會副會長 德化縣集郵協會副會長
以上來源 | “收藏見聞錄”美篇
延伸閱讀
小郵票,大載體——德化瓷的世界影響力
走進陶瓷郵票申報工作組成員王金鐳的家中,我們看到其客廳的角落里擺放著一摞摞陶瓷書籍,而在他的書房里,更是滿屋子密密麻麻的陶瓷專著和中外文的歷史資料。他說,通過查找書籍和各國資料,論證德化瓷塑的世界影響力,為德化“申郵”助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金鐳指著那些資料自豪地告訴我們,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成為“海上絲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德化瓷塑藝術的海外輸出與傳播,繼而影響到了歐洲陶瓷業。在16世紀,德化瓷塑作品風靡整個歐洲。德國奧古斯都大帝下令復制其所藏的1255件德化瓷塑,1708年成功燒制出第一件歐洲瓷器,1710年建立皇家麥森瓷廠。18世紀整個歐洲進入全面仿制德化瓷塑的時代,掀起“中國風”熱潮。
王金鐳手中那疊厚厚的資料還顯示,近年來,德化陶瓷業更加快速發展,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1996年以來德化縣相繼獲得“中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文化旅游大縣”“全國文明縣城”等稱號。德化瓷塑也廣受世人青睞,德化瓷燒制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德化白瓷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因此,德化瓷塑很早就作為承載信息交流的郵票題材。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1年,國家郵電部就曾將故宮珍藏的明代德化瓷塑達摩列入特9《偉大祖國──古代文物》郵票計劃發行;1954年4月28日,葡萄牙在澳門發行的題材為德化瓷塑圣母瑪莉亞“送子觀音”一套三枚;1991年1月18日,臺灣地區郵政部門發行《故宮名壺》套票,第二枚“明·瑩白把壺”為明代德化窯瓷器螭龍壺;2008年摩洛哥為紀念中摩建交50周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絲綢鑲嵌德化瓷塑郵票;2010年德國發行《德國陶瓷制造業300年》紀念郵票,畫面表現的是奧古斯特大帝聽取發明人伯特格匯報“邁森”研發進展過程。
“作為一名德化人、集郵愛好者,深知德化陶瓷文化的影響力,也十分渴望借助郵票這個載體向世界傳播更多德化瓷塑的巨大魅力?!蓖踅痂D語氣迫切。
——節選自2012年10月16日《瓷都德化》專版《17年執著“申郵” 60年夢想成真》,記者寇婉瓊 張圓圓 通訊員林亞萍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