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的汲古創新
-
小陶陶
2019-06-01 1512
14000
2017年12月17日,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王現鋒原創作品《盛世祥瑞鼎》在鄭州隆重舉行新品發布會,由河南垕彩實業有限公司限量發售,再次激發了鈞瓷收藏熱。
王現鋒近影
“鈞瓷創作需要有設計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樣在作品中體現設計性?這就需要創作者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淀,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創作一件具有鮮明主題并體現時代特色的鈞瓷作品絕非易事。”王現鋒說,優秀的鈞瓷作品需要承載文化,需要展現新時代、新氣象。
厚積薄發,汲古求新,一段時間以來,王現鋒在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連續推出了多件帶有濃厚個人風格的原創作品,為鈞瓷界帶來了一股求新求變的清新之風。近日,記者走進正玉鈞窯,與王現鋒聊設計,談創作。
王現鋒作品《玉壺春》
在王現鋒看來,鈞瓷從業者需要有一種使命感,傳承、弘揚好鈞瓷文化。“我們傳承的不僅是以前的鈞瓷燒制技藝,而且應該是鈞瓷的‘精、氣、神’,前輩們的制瓷精神鼓勵著當代鈞瓷人在前人基礎上不斷突破,展現文化自信。”
在王現鋒新近創作的《盛世祥瑞鼎》上,就充分體現了他弘揚時代精神的追求。《盛世祥瑞鼎》的底部有三足,并飾以象首,象征著萬象更新。象又是河南的象征,展現了河南人民立足中原,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鼎身以鼓為型,剛勁飽滿。中間一條腰帶環繞,象征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腰帶上鑲嵌19顆乳釘,以紀念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鼎的兩側以龍為耳,龍身像如意,象征吉祥如意。龍身翹首向上,一飛沖天,象征著龍騰盛世。頂部的蓮花有九朵造型精致的花瓣,蓮花中間矗立著一顆白玉般的蓮心,蓮花底部有三個同心圓,與中國傳承上千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文化哲學精髓不謀而合。
新時代、新氣象,這是王現鋒在《盛世祥瑞鼎》上要體現的特色。而另一件作品《佛泉》,則體現著他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的不懈探索。
“以傳統文化為根基,鈞瓷創作的內容和形式可以說極為廣泛。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并以鈞瓷的形式將這些抽象的智慧呈現出來,是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王現鋒說,《佛泉》就是他將中國人常說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以鈞瓷為載體呈現給大家。
王現鋒作品《佛泉》
在《佛泉》上,一滴水滴下,形成道道水花往上翻涌。無須解釋,欣賞之人很直觀地能感受到這件作品的寓意。作品整體弧線優美,構思巧妙,一點鈞紅釉點綴在天青釉上,釉色搭配完美。中部進行鏤空處理,恰似一顆心,寓意感恩之心。
在王現鋒的引領下,正玉鈞窯的鈞瓷作品釉色自然天成、如冰似玉、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從而形成強烈的色差對比,把五彩滲化、自然天成的窯變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
王現鋒作品《女媧補天》
從展現鈞瓷藝術到發掘鈞瓷更廣泛的設計空間,王現鋒不斷探索著鈞瓷發展的全新路徑。對于未來發展,王現鋒帶領正玉鈞窯在四個方面繼續探索。一是繼續探索鈞瓷的玉質感,二是繼續探索鈞瓷燒制技藝的難度極限,三是繼續探索鈞瓷與奇石文化的結合點,四是繼續探索鈞瓷更廣闊的設計藝術和文化內涵。
“鈞瓷的發展不能故步自封,要從不同的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將不同的藝術與鈞瓷結合。這種結合不是奉行拿來主義,而是要在堅持鈞瓷內涵的基礎上兼收并蓄。”在王現鋒看來,不排外,不盲從,才是鈞瓷創新的準則。
王現鋒作品《玉逍遙》
守住道,守住根,在汲古求新的道路上,王現鋒以更多樣的鈞瓷作品展現著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