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與陶瓷創作 賦予陶土作品最溫柔的魅力

      小陶陶 2018-10-08   博緣陶瓷2119
      1412
      0

      “仕女”是人物類陶瓷作品常見的題材之一,“仕女”本意是指官宦家的女子,而在工藝美術中是泛指所有古裝青年女子。還有別稱為“美女”或“古美”,即古代美人。

      “仕女”這一名稱包括了我國神話傳說、歷史傳記和小說戲曲中的古裝女子形象,比如“嫦娥”、“西施”、“楊貴妃”、“王昭君”以及《紅樓夢》中眾多的女子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仕女題材。

      我國以仕女為題材的藝術創作歷史悠久,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方法與傳統,而在陶瓷雕塑上的應用,據文獻記載顯示,鼎盛時期應該是出現在唐代。唐代經濟的發展影響著藝術的發展,而唐代仕女俑尤為出色。

      唐代是開放的社會,婦女教育、生活在更輕松的氛圍環境中,女性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兼容并蓄的審美文化下,唐代婦女熱愛美,在外形上敢于做不同的嘗試挑戰社會。

      女子天性愛美,追求外貌的姣好成為女子生活中最重要的環節,對唐代仕女來說變得尤為重要。

      文化上的兼容并蓄,人類審美意識轉變,因此陶俑題材豐富,塑造細膩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唐代女子豐滿、聰慧的形象與氣質成為唐俑的特點。

      陶俑的造型由古拙向精細轉變,仕女俑從纖瘦到豐腴,呈現盛唐的社會氛圍。仕女俑神情滿足,對面部的刻畫越來越精細,體現人物造型的神韻,做到了形神兼備。

      在唐代陶俑中,塑造的仕女俑的形象充滿活力,無疑是最成功的。

      古人喜歡繪仕女圖,尤其是宋代以后更甚,至明清時瓷瓶、瓷畫上出現了更多的仕女。這些美麗聰慧的女子雖然生活在的瓷器之上,帶給我們的美感卻不曾少過,瓷塑讓仕女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在德化,明中期以后的仕女瓷塑對后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晚清時期陶瓷仕女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狀。及至民國時期乃至現當代,仕女題材的陶瓷作品更是層出不窮,舉目皆是。

      到當代, 陶瓷畫家們所作的仕女畫, 也隨著時代的不同審美意識發生著變化。陶瓷工藝美術師在仕女繪畫中,就創作了不少善良、溫文、美麗的婦女形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 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相應地變化。

      仕女不單是一個題材的區別,它綜合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風貌。不同的歷史時期反映著不同的藝術審美意識, 陶瓷仕女也是由人類的審美需要決定的。

      作為陶瓷仕女作品,人是陶瓷作品的第一要義,所有的形式手段都應圍繞人這一主題來展開,陶瓷藝術家以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仕女成為德化陶瓷創作中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題材。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