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窯白釉螭耳爐簡介 明代德化窯白瓷概況

      小陶陶 2018-09-08   德化網1227
      994
      0

      福建德化窯白瓷的胎骨細柔堅致,俗稱“糯米胎”,帶有晶瑩的光澤,釉水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

      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德化窯白釉螭耳爐(見圖),高4、口徑4.5厘米。爐口外敞,鼓腹,圈足外撇,頸肩部飾雙螭龍為耳。通體施透明釉,釉肥厚而滋潤。胎體潔白堅致細膩,微泛紅色,是明代德化窯典型的糯米胎。爐樸素無飾,純粹以優美的造型取勝。爐的腹部較為突出,但在頸肩部飾有兩個螭龍耳,使得爐的造型,在視覺上得到了平衡,簡潔明快中又不失輕靈之氣。

      為適應民間宗教信仰和社會上各階層的日常生活需要,明清時期福建德化窯生產大量陳設供器類產品,常見器型有爐、觚、瓶、尊等,大多為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明代德化窯白瓷的胎釉質感直逼玉器之“五德”,它的問世,引起瓷壇的巨大反響,國內鑒賞家稱贊“似定器無開片,若乳白之滑膩,宛如象牙光色,如絹細水瑩厚”。(趙汝珍編述《古玩指南》)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則稱之曰“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頗瑩亮,亦名福窯……白者頗似定窯,惟無開片,佳者瓷質頗厚,而青里能映見指影,以白中閃紅者為貴。”從外觀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之稱。流傳歐洲后,外國人又稱之為“鵝絨白”。直到現在,法國人還以“中國白”直呼德化窯白瓷。這件德化窯白釉螭耳爐通體施透明釉,釉肥厚而滋潤。胎體潔白堅致細膩,微泛紅色,是明代德化窯典型的糯米胎。整件器物其裝飾在瑩潤的釉色中似隱似現,既簡潔生動,又古樸典雅,給人予溫潤寧靜莊重的美感享受。由此可以看出:這件明代德化窯白釉螭耳爐其瓷、胎、釉乃至裝飾藝術等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是一件難得的上乘藝術精品。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