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現”——德化國家級大師陶瓷精品展近日隆重開展
-
小陶陶
2020-01-08 1830
13600
值集雅十周年之際,集雅文化系統整理了當代德化瓷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瓷藝成就,旨在為大家奉上一場代表當代德化瓷最高水平的展覽。這些主要代表人物,大部分都已獲得了國家權威機構的認可,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或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少數幾位老藝人,因各種原因,或去世過早,或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雖然沒有獲得國家級最高榮譽稱號,但他們在藏家的心目中也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這些老一輩國家級大師及老藝人年輕的時候在國營瓷廠歷練,基本功扎實,個個能力全面,卻又各有獨門絕活。如許興泰的秀美觀音及婀娜仙女、蘇清河的古樸觀音及憨態彌勒、許興澤的大型及實心瓷塑,陳德卿的建白釉瓷塑、楊劍民的建白刻畫器皿及暗刻影燈、蘇玉峰的紫砂陶藝孤品及薄胎瓷、周雅各的建白香爐等,無不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被藏家們奉為經典,雪藏為傳家之寶。
許興泰 坐石觀音
蘇清河 泰國佛(國家博物館收藏)
許興澤 坐蓮佛光觀音
陳德卿 觀濤觀音(建白釉)
而中年一輩的國家級大師,創作勃發正當時,他們是德化當下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的是師承老一輩藝人及國家級大師,如德化瓷壇的“絕代雙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宏榮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桂玉伉儷,年輕時已在國營老廠中浸淫多年,深得老藝人們的真傳,創作能力超強,從人物造型到燒制技藝,無不精擅;他們夫婦倆創作的歷史人物,惟妙惟肖,構思巧妙,大膽創新,是工藝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瓷藝成就輝煌的他們,并沒有停下腳步,反而給了他們更多創作的動力。他們潛心鉆研,突破自我,在歷史人物和佛道人物的創作上面再創高峰。前不久剛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作品,大家可以了解下。
柯宏榮&陳桂玉 三月三(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
另有的大師是出自瓷藝世家,秉承家學的精神內核,另辟蹊徑,不走尋常路,努力尋求瓷藝美學范式的突圍,跳出何朝宗風格的束縛,他就是當下德化瓷壇創新領軍人物蘇獻忠。從他早年創作的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是從傳統中走出來的;我個人覺得“誤讀”水滸系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僅僅是融入他個人的理解而已,這是一種腦洞大開的理解,很生活,很當下,還有點辣。雖然只是一點點的美學范式轉變,卻被傳統的藏家們認為太超前了。盡管如此,開弓沒有回頭箭,他繼續孤獨前行,思想與當代藝術對接,瓷土對他來說就是表現思想觀念的媒材,更多觀念作品不斷涌現,如反映環保問題的作品,“杞人憂天”、“樹的故事”、“石上魚”、“不冬眠的熊”等。這些作品體現了陶瓷藝人對當下生活的關切。他的當代觀念作品,走出了國門,作品《紙》被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俠骨亦柔情,蘇獻忠在創新的路上狂奔的同時,偶爾也會停下來歇會,我把他的那別具一格的仕女系列看作是他的柔情系列。他的仕女套件“江南絲竹”及“憶江南”系列,陶瓷與中式家具組合,人物線條極簡,一亮相即成爆款,大家愛死這幾個婉約柔美的小女子了。“江南絲竹”后是“何蕭·且待”、“宮”、“院”、“夢江南”、“映像系列”……也許這是藝術家自我的內心放松,也是對喜愛蘇獻忠的藏家們殷切需求的撫慰。
蘇獻忠 映像系列
新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堅守自己的慕古系列,在瓷土配方和人物造型上深下功夫,借鑒明清古瓷,用心揣摩,師古彌新,尋求突破,樹立個人的典型風格。陳明良被譽為“大滿貫”大師,他的榮譽稱號是最齊全的,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福建省政協委員(文化方面),故他比其他大師有更多的社會活動,更多的社會責任,如培養更多新人,推廣德化陶瓷。
陳明良 渡江達摩
新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連紫華是傳統佛道像人物領域的佼佼者,他曾經是何朝宗風格的忠實傳承者,從1995年故宮博物院特邀他臨摹創作的何朝宗經典作品《達摩》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功扎實,制作水平一流。但是他并沒有一直躺在上面吃老本,而是繼續上溯宋元木雕或高古佛像淵源,從中汲取營養,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可謂是推陳出新。愛好傳統佛像的藏家們欣然接受了他的作品。
連紫華 達摩
本次展覽集合了諸位大師及老藝人的主要代表作,是藏家們和德化陶瓷愛好者們了解德化當代瓷的絕佳窗口。集雅認為他們代表了當代德化瓷的高峰,不知您以為然否?
責任編輯:陳美珠
